统一办公场所。
谈到下一步发展,李义波充满了信心,我们坚信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壮大,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会把中药配套家具这一古老的行业发扬光大,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讯员王雁 前匣后斗上装瓶,暗柜独存瓶后封。
他从小便接触家具制造,拥有丰富的实木家具制造经验,他经营的三利家具厂经常给安国家具城供应优质的实木家具产品。主体框架采用中国古典家具的特点,运用窜尖、起线、雕刻等加工手法,框底、后背均采用雪花板做防虫处理。那是一家中药配套家具厂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不菲。2010年,注册玉葫商标,2014年成立河北玉葫中药柜有限公司,全面专注于中药配套家具的研发和制作。在公司厂房,李义波告诉笔者。
针对中药配套家具行业,李义波迅速展开走访调查。玉葫,不仅寓意着悬壶济世、福禄相伴,更是寄托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延续和期望。洁净型煤的原料并不是单一的煤种,而是采用山西和宁夏两地的优质洗精无烟煤,再配以兰煤,根据适当比例进行调配而成。
精细化的配料,保障了洁净型煤的质量。刘宏介绍说,洁净型煤通过脱硫后,二氧化硫排放降低90%以上,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不论是原料入厂,还是成品出厂,宏利公司都严把质量关,确保型煤的各项指标达标。刘宏指着车间的一个庞然大物说,烘干的过程除了能去除水分,也能蒸发出硫份。
普通煤块经过粉碎、加料、混合、烘干、成型变成了洁净型煤。为避免硫份挥发进入大气,在烘干机的尾部还装有除硫装置。
宏利公司洁净型煤生产配送中心占地面积50余亩,是一家从事洁净型煤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建设有年产45万吨洁净型煤生产线及配送体系。公司总经理刘宏向记者介绍了洁净型煤的优点。那么,洁净型煤相比普通燃煤洁净在哪?洁净型煤在生产过程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那就是脱硫。谈及今后的发展,刘宏信心十足:公司将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进型煤生产配方,以产品质量谋求企业发展,助力我市跨越发展、绿色崛起。
河北宏利节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对普通煤块的加工脱硫处理,实现了煤的洁净燃烧,从源头上有效控制了燃煤污染。在这里,8台包装机对煤球进行分包,包装好的产品直接装车进行配送,从而实现了洁净型煤从生产到出厂不落地将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合二为一,园区内实施自主管理、封闭运行,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2015年园区建成区达2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30多亿元,土地收储3万亩,入园企业570家,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自去年以来,我市先后印发《定州市财政专项资金暂行管理办法》、《定州市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办法》、《定州市扶持科技创新十条措施》等文件,通过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吸引各地人才到定州创业等方式,多角度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定和发展,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创新创业积极性,营造了双创的良好氛围。
目前,入驻企业达383家,其中省级龙头7家,市级龙头44家。成立行政审批局,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由372项减至70项,并推行了三级平台两个代办制度,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整合农业科技、苗木花卉两大省级园区,按照抓工业园区的办法抓农业园区,加快6.8万亩核心区建设,形成了畜牧、苗木、农牧业装备制造、高效农业四条产业链,一二三产融合步伐加快。本报讯(记者贾旭鸿)我市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政策保障,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培育壮大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主体,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去年一年,新增市场主体1.5万家,增至3.4万家大家一致认为,以手绘的形式制作定州风光明信片在我市尚属首次,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必将对我市文化旅游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品既遵循了北方传统建筑特点,又大胆推陈出新,画出了清丽、明快富于诗情与乡土气息。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围绕手绘作品进行点评。来自市委宣传部、市文物旅游局,市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等相关单位负责人现场观摩了整套作品,并提出意见建议。本报讯(记者周永)8月5日,我市首套手绘人文风光明信片《拾光定州》问世,在市文化旅游特产中心举行作品研讨会。
为弘扬定州文化,加快开发地域特色文化产品,市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在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严格筛选,组成专业美术团队,对我市物质文化标志性建筑进行整理汇总,手绘完成11幅作品以前我身体不好,经常腰酸腿疼,坚持跳了一年后,疼痛减轻了不少,还感觉精神头儿比以前足多了。
62岁的吕萍芬是威风锣鼓队的队员,她告诉记者,他们队里年纪最大的已经80多岁,年纪小的也有50多岁了,平均年龄超过60岁。对于老年人来说,身体好,比什么都重要,不仅自己高兴,还能为儿女减轻负担。
这边锣鼓喧天,那边歌舞翩跹。老年体协队、中山公园队、文博园队一支支文体展演队整齐列队,等候展演开始。
随着一支支健身队伍陆续登台,《健身球》、《红红的中国》、《24式太极拳》、《走西口》等一场场精彩的表演,让现场观众大呼过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幡表演。8时许,随着市文广新局局长张京伟宣布,定州市全民健身日文体展演活动正式开始,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顷刻间锣鼓喧天,歌舞齐动,广场内外顿时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广场舞、大秧歌、抖空竹、太极拳、功夫扇、跆拳道动感的旋律、欢快的舞步、幸福的笑脸展演中,身着各色艳丽服装的队员们,虽然有的年过半百,有的正值青春,却同样舞步欢畅,身姿优美。通过全民健身活动,促进广大居民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我市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市文广新局局长张京伟说: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作为目标,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活动,在全市营造月月有活动、人人可参与的全民健身氛围,有力地推动了群众体育活动的发展。现在我们协会已有50多人,今天参加全民健身日活动,希望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幡,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体育运动中来。
吕萍芬笑呵呵地说。在老年体协4队精心编排的《威风锣鼓》中,文体展演活动拉开帷幕。
市老年体协主席李九维说。上午7点左右,文博园广场已经挤满了前来参加文体展演活动的市民。
由68人组成的威风锣鼓队,阵容宏伟,队列整齐,威风凛凛,展示出了中华儿女顶天立地、威武雄壮、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民族性格和朝气蓬勃的气势。自从跳舞后,我的身体变得特别好,就连以前的老毛病都没了。―――我市全民健身日文体展演活动见闻 本报记者张玉凤摄影白永民赵子超骄阳似火,运动如歌。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中幡表演,真是太精彩了。
67岁的市民赵小香,看得格外认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由中幡协会带来的中幡表演。
只见表演者或顶幡上额,或伸臂托塔,惊险动作连连不断,10余米高、40多斤重的中幡,在表演者的手中、肩上、脑门、下巴、颈背等处上下飞舞、交替腾挪,令现场观众惊叹不已。从古到今,体育不仅仅是一种身体运动,而且还具有丰富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氏中幡第六代传承人马运涛告诉记者,中幡起源于唐、宋年间,兴盛于清朝,是体育与娱乐、力量与技巧结合的传统体育项目,分为单练、双人对练和集体练,动作有50多个。现在老年朋友已成为全市强身健体的主力军。